师德师风

师德典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师德师风 >> 师德典型 >> 正文

师德标兵||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——记我校“师德标兵”周伊老师

发布日期:2023-07-07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周伊,副教授,我校基础医学部病理学教研室教师,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,全国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主任联席会理事,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。省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负责人,校病理学“在线开放课程”、“线上、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”负责人,主持完成省及厅局级科研课题3项,主持省、校各类教改课题4项,参与各项科研课题17项、教改课题8项。获省级教学成果2项,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。多次获校优秀教师、教学质量优秀奖及各类教学竞赛奖,校校职业道德先进个人、校优秀共产党员、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先进个人。2022年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。

 

 

无私奉献爱校敬业

周伊老师1995年参加工作,从教28年,爱校敬业,与学校同呼吸、共命运,共同成长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,在教师职业生涯中,以争做“有理想信念,有道德情操,有扎实学识,有仁爱之心”的“四有”好教师为目标,遵纪守法,爱岗敬业,廉洁从教,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坚信德高为师,身正为范,教风端正,为人师表,教书育人。具有社会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,在战役一线中突显担当,甘于奉献。疫情期间主动请缨参加大学生返乡志愿服务,联络当地工作人员点对点护送学生顺利返乡。新冠流行期间积极承担研究生考务工作。

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,担任过病理学、病理生理学、基础医学概论、病理检验技术、医学形态学实验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。课堂讲授生动有趣,深入浅出,结合病理学学科特色,联系临床实际,提高学生学习兴趣,改变了学生对医学学习枯燥乏味的认知态度,使学生学有所获,热爱医学。课堂教学效果良好,受到师生的广泛赞誉。治学严谨,精益求精,历年教学评估优秀,先后5次获校优秀教师,4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,多次获教学竞赛奖。

2003年至2021年担任形态中心主任期间,正值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、搬迁新校区、本科教学评估等重要历史时刻,责任重大,工作任务繁重,带领中心工作人员任劳任怨、加班加点,各项工作井然有序,名列学校前茅。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深入调查,请教专家,潜心钻研,设计规划、招标实施,率先建成了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、细胞培养室、BSL-Ⅱ生物安全实验室、细胞生物实验室、病理制片室等医学专业实验室,填补学校空白,为我校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借鉴,为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奠定了基础。学生教学实验室也由最初3个普通显微实验室发展为现具规模的13个多媒体显微实验室,设计搭建了由7台服务器、320台学生终端构成的形态学数字化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和监控系统。全面实现了形态学现代化、信息化的实验教学。教学工作方面,中心承担10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,随着学校本科教学的开展和运行,实验教学工作量也有原来的年均3000学时创历史最高10000余学时。“实验中心教学工作水平评估”是全校唯一“优秀实验中心”,行业唯一授予“全国基础医学形态学标准化实验室”,省级和校级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,先后4次获校先进集体。

潜心钻研从严治教

俗话说“要给学生一碗水,教师要有一桶水”。而在现今信息爆炸、日新月异的时代,对教师的要求更高,教师要有一潭水,要成为学生的“源头活水”,就要坚持终身学习,与时俱进。周伊老师常不断鞭策自己,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,勤奋学习,锐意进取,潜心钻研,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,应用新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,及时更新教学内容,精心组织课堂教学,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,受到学生一致好评。

近几年主持完成多项教改课题和课程建设项目,取得丰硕成果。2018年主持完成校教改课题并获优秀结题;2019年主持完成省高教教改课题;2022年主持校重点教改课题和陕西省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课题各1项;2020年校《病理学》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;2022年校级“线上、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”负责人;2022年省级、校级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、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成员;2021年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成员;2022年陕西第四届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成员。省级和校级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负责人,省级精品课程和校重点课程《病理学》主讲人,省级本科教学团队病理学教学团队主要成员。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项,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,带教和培养多名青年教师和实验员。

言传身教亦师亦友

传道解惑,教书育人。在教学中贯穿课程思政、爱党爱国、医德人文,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,传授知识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教学中耐心解答学生问题,实验课精心辅导,课堂上当面给学生批改作业,指出错误之处,并给其细致讲解。表现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扬,树立榜样,建立自信;表现差的学生不当众批评,尊重人格,公正对待,私下指正,并给其改正错误机会,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;课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,消除畏难情绪,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,纠偏补漏。课外帮助学生回顾复习,汇编思维导图,答疑解惑,融会贯通,温故知新。

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改革,共建“病理伊课堂”“全民医课堂”等公众号,进行课外辅助学习,宣传医学科普,增强学生学习兴趣,培养团队协作精神。公众号运行5年以来,近1.5万人关注学习。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,指导学生科普征文16篇(6篇省级获奖,10篇被中华医学会征用),指导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形态科普美文大赛获一等奖3项,指导绘图大赛、互联网加、挑战杯等各种竞赛活动,并创佳绩。

爱护学生,亦师亦友。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,亦师亦友,真诚相待,不摆架子,处处关心学生,爱护学生,做学生的亲人和带路人,对学生既耐心教育又严格要求。《病理学》的学习开始接触临床知识,学生学习兴趣浓厚,但对疾病一知半解,经常会对自身不适或家人的疾病担忧,每每遇此种情况周伊老师都耐心解答,安抚焦虑心理,提出合理建议。

周伊老师担任班主任和新生导师期间,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,循循善诱、语重心长和学生沟通交流,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困惑。教育学生明辨是非、团结友爱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。

常听她说“我热爱这些学生们,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。学生有烦恼向你诉说,有成功喜悦和你分享,是对我的最大信任,这样才能真正做到‘良师益友’。跟年轻人在一起,自己都充满了活力。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功,都给我带来欣喜。”

她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,心灵的抚慰者,精神的鼓励者。学生每遇到人生重大选择或困难时,如择业、就职、考研、面试、就医、甚至交友,都会主动找老师谈心,周伊老师总竭尽所能给予帮助和指导。使抑郁症学生感受到温暖,重新树立信心;使不爱学医的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,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;帮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……学生生病时给联系医生,面试时挑选衣服,感情挫折时谈过心,甚至帮学生厕所里掏过手机……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。

一份耕耘一份收获,学生校长信箱留言“特别特别特别喜欢周伊老师……,讲课生动形象,为人亲善,处处为学生着想……,有这样棒的老师,相信西医会越来越好!”。“从教以来与学生共同成长,共同体验,彼此真情付出,有快乐也有烦恼,既有精神的交流,更有生命的对话。教师职业就像一座灯塔,一盏明灯,充满希望,关乎未来,指引和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,深感责任重大。” 这是周伊老师从教以来越来越深切的感受。

“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,”周伊老师从教28载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,教书育人,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,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同行尊敬。